您所在的位置:广州市黄广中学 > 师生园地 > 学生专栏 > > 我校2014年“我手写我心”首届诗歌原创大赛一等奖作品(一)
我校2014年“我手写我心”首届诗歌原创大赛一等奖作品(一)

一、七年级一等奖


青春的方程

七(2)班    吴冰绚    指导老师:吴斌

我把成长的酸甜苦辣,

把成长的点点滴滴,

代入方程,

想得出方程的答案。


我用行动,

在人生的草稿纸上,

计算着,

一个个答案出现,

又一个个被否定。


多少年之后,

我知道了答案。

青春,

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,

而是,演算的过程。


【点评】

明白晓畅,意象鲜明,富有哲理。这首诗当得起这十二个字。

这十二个字,正是一首好诗必备的三大要素。

热爱生活,感悟生活,然后拿起笔,用晓畅的语言把这生活的感悟抒写出来,这就是散文。表达时不直抒胸臆,而是绕个弯儿,把感悟融铸在意象之中,读之有一种语短情长、含蓄蕴藉的美感,这就是诗。(点评老师:翟春生老师。七年级一等奖诗歌的点评人均为翟老师,下不赘述。)


暮雨别君

(5)     唐令正    指导老师:段兴浪

晓风残月玉笛声,

好景各领千秋。

绵绵无际缥缈雨,

风落妖艳,

雨溅春红。


高歌畅饮今日夜,

明朝笑傲江湖。

伴送君行千里外,

应知君去后,

相思情更浓。


【点评】

编新不如述旧,刻古终胜雕今。看到这首诗,我想起了《红楼梦》中宝玉的话。

我们不鼓励旧体诗创作。

不是因为它不好,而是因为它太难,尤其是对不知平仄为何物的七年级学生来说。

正因难能,这首诗尤为可贵。

诗歌化用《一剪梅》的牌子写别情,晓风残月,暮雨残红,意象古朴,哀婉感伤,却又不失昂扬之气,一派仗剑书生的气度!

最后两句若改为“知君去后,相思更浓”,更具建筑美!



夏天的莲蓬

七(12)班    熊家希    指导老师:张永良

那时我们都还小

在那棵年迈的榕树的树荫下

你伸出温柔的手

向我讨要莲蓬


碧绿的池塘里

青蛙欢快地唱着歌

我采了一株最饱满的莲蓬

想要送给你

可那棵大榕树下

早已不见你的身影


于是,我做了个梦

梦里,我们依旧在榕树的绿荫下

我捧着那株莲蓬,递给你

喏,这是给你的莲蓬

我知道你等了一个夏天


【点评】

读这首诗,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念过的南朝民歌《西洲曲》 :

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。低头弄莲子,莲子清如水!

虽然彼时我对诗意不甚理解,却喜欢诗中夏日荷碧、女子采莲的景致!

长大后,阅历渐长,再读这首民歌,突然明白,原来我一直都念错了。不是“莲子清如水”,而是“怜子情如水”——爱你的情感如水深。

只是,读错的字可以校正,错过的人却追不回来。

是的,追不回来了,追悔的梦,只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怅惘!



时间杀手

七(16)班    洪辰枫    指导老师:翟春生

白了头的人,

都在呼喊,

时间啊!

诠释所有青春的时间啊!

都去啊儿了呢


其实,

他们不明白,

杀死青春的真正凶手

不是时间

而是得过且过罢了!


【点评】

诗不是只有浅吟低唱,百转千回,它也会有热烈奔放,酣畅淋漓。

与《青春的方程》相比,此诗别有一番格调。

拆分开来,全诗无一句不浅白,凑成一首,气势如虹。由“时间杀手”的命题,逼出一个“得过且过”的结论,发人深省!

古人说“文如其人”,看了洪辰枫跳的街舞,再读读他的诗,诚哉此言!


衣柜

七(9)班   周嘉怡    指导老师:翟春生

大人们

都有一个衣柜

黑漆漆的


打开来

 一张张人皮

有的胁肩谄媚

有的假装正经


每天

他们站在衣柜前自言自语

今天该披哪一件


【点评】

对于写诗的心得,杜甫曾自嘲说,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。

作者这首小诗做到了!

“人皮”,恐怖中带着妖异,像一把锋利的刀,无情地划开“大人们”衣冠楚楚的掩饰下,那颗肮脏而丑陋的灵魂!

诗歌“打开来/一张张人皮”衔接不够自然,“有的胁肩谄媚/有的假装正经”用字过于直露,不如改作:

大人们,

都有一个衣柜,

黑漆漆的。

打开门,

排列着的,

是一张张人皮,

——胁肩谄笑的,

——故作正经的,

……

每天,

他们站在衣柜前自言自语:

“今天该披哪一件?”



花音

七(4)班    张皖悦   指导老师:王飞飞

执笔画如花美眷,

浅吟唱似水流年。

豆寇年华,

沐风望晨,

笙镛玉宇。

初春的钟声敲响了玫瑰色的梦境,

少女的祈祷伴随着樱花飞舞。


第一次相遇,

在晨曦洒落的幽径上。

莞尔,

娇嫩的花瓣点缀了我的鬓发,

你嘴角上扬,

转身离去。


于是我开始盼望春暖花开,

下一季的花期,

静候君音。


【点评】

首段见文采,取乎古典文学中的字句;

后面见情愫,化用席慕容《一棵开花的树》中的情怀。

古典与现代扭结在一起,便有了这个混血儿。

——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。

作者阅读广泛,又具创新精神,是值得肯定的!

只是,不能不提的是:“少女的祈祷伴随着樱花飞舞”一句,美则美矣!但与中国文学毫不沾边——“少女的祈祷”源自波兰钢琴家巴达捷芙斯卡的同名钢琴曲,樱花属于日本。